• 首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第六届编委会
  • 投稿须知
    文章要求
    投稿指南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 本刊稿约
  • 期刊公告
  • 联系我们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3175次   下载 0次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字体:加大+|默认|缩小-
MRI矢状位T2 Mapping在腰间盘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张博;林俊坤;吴梅;王海林;阴骏1,2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2.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放疗科四川省癌症防治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常用的椎间盘分级方法,探讨通过MRI矢状位T2 mapping对腰间盘进行分级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50位健康志愿者,MRI矢状位扫描L3/4、L4/5、L5/S1共150个椎间盘。采用常规FSE序列和多回波SE序列扫描,然后图像后处理进行T2 mapping成像。应用T2 mapping分级法和两种常用的椎间盘分级方法对各椎间盘进行分级。通过Kappa检验验证T2图分级法在应用中的符合率和一致性,并比较分级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测量椎间盘髓核T2值,比较各分级法中T2值与椎间盘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 三种分级方法的符合率和一致性均为显著(k≥0.60)。常用分级方法归类为Ⅰ级的椎间盘比通过T2 mapping分级法归类为Ⅰ级的椎间盘多,而归类为Ⅱ、Ⅲ级的椎间盘比T2 mapping分级法要少。T2 mapping方法中各级别髓核T2均值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传统及Pfirrmann’s分级方法中,Ⅱ级和Ⅲ级以及Ⅲ级和Ⅳ级椎间盘髓核T2均值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MRI矢状位T2 mapping对腰间盘进行分级,可以对椎间盘髓核T2值进行测量,并有助于发现椎间盘早期退行性改变,比常用的椎间盘分级方法更具优势。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T2mapping  腰椎  椎间盘  分级
DOI:10.16252/j.cnki.issn1004-0501-2019.08.020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  
您是本站第  88049721  位访问者!蜀ICP备11024768号
版权所有:(C)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 2010 CopyRight http://scmj.scyx.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成都市玉林南街2号附3号   电话:028-86136765 邮编:61004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