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46(5):    481-485    [摘要](92) |     [PDF]()- DID模型评估VR辅助前庭康复训练对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和步态不稳的效果
- 郑洁;许鹏;李福来;冯晨芳;王欢;张南;刘颖;王占强;杨斌;
- 目的 探讨采用双重差异(DID)模型评估虚拟现实技术(VR)辅助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术后残余头晕和步态不稳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区分2022年1月至6月和2022年7月至12月两个时间段,各100例。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前庭康复训练。2022年7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VR辅助下的前庭康复训练。评估时间点区分训练前、训练1周、2周、3周、4周5个时间点。评估量表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步态平衡试验、400 m步行时长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使用DID模型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 训练第2周、第3周、第4周观察组DHI评分、步态平衡试验时长、400 m步行时长均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ID模型显示,两组患者随着康复训练的持续,DHI评分、步态平衡试验时长、400 m步行时长均呈现递减趋势,BBS评分呈现递增趋势(P<0.05);训练第2周、第3周、第4周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越来越大(P<0.05)。结论 VR辅助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BPPV患者耳石复位术后残余头晕症状,提升患者平衡能力和步态稳定性。
- 2025  .  46(5):    486-491
|     [摘要](58) |     [PDF]()- 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血清NFATc1、sFRP-1检测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
- 于倩;曹珊珊;李辉;
- 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血清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检测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38例和稳定性斑块组22例。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中NFATc1、sFRP-1水平。记录经颈动脉超声检测所得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查、血清NFATc1、sFRP-1检测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绘制ROC曲线分析。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中NFATc1显著升高,sFRP-1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稳定性斑块组相比,易损斑块组患者血清中NFATc1显著升高,sFRP-1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稳定性斑块组相比,易损斑块组患者EDV的值显著升高,PSV、RI的值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超声检查(EDV、PSV、RI)联合血清NFATc1、sFRP-1检测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EDV(Z=3.685,P<0.001)、PSV(Z=4.320,P<0.001)、RI(Z=4.087,P<0.001)、NFATc1(Z=3.547,P<0.001)、sFRP-1(Z=5.310,P<0.001)单独检测的AUC值。NFATc1(OR=2.547)、sFRP-1(OR=0.265)、EDV(OR=3.251)、PSV(OR=0.385)、RI(OR=2.954)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患者血清中NFATc1高表达,sFRP-1低表达,与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2025  .  46(5):    492-497
|     [摘要](59) |     [PDF]()-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α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与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崔涛;贺毅;郜乐;马彬;
- 目的 探讨老年帕金森(PD)患者认知功能及α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与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102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时均接受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评估并划分为膀胱过度活动组(n=44)和膀胱功能正常组(n=58)。收集患者入组时一般临床资料及应用α受体阻滞剂的情况,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额叶功能评定表(FAB)及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评估患者非运动症状。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性指标,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指标与PD患者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强相关的指标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D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的危险因素。结果 膀胱过度活动组患者平均首次诊断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未应用α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比例、PSQI、NMSQ均显著高于膀胱功能正常组患者(P<0.05),MoCA、FAB均显著低于膀胱功能正常组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D患者首次诊断年龄、I-PSS、PSQI、NMSQ评分均与膀胱过度活动、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应用α受体阻滞剂、MoCA、FAB评分与膀胱过度活动、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未应用α受体阻滞剂、MoCA、FAB评分较低、PSQI、NMSQ评分较高均是PD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认知功能、额叶功能、睡眠质量较差及非运动症状较严重的老年PD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下尿路症状,而早期应用α受体阻滞剂可能防止患者下尿路症状加重及膀胱过度活动的风险。
- 2025  .  46(5):    497-502
|     [摘要](46) |     [PDF]()- 前脑利肽联合D-二聚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阵发性房颤的关系分析
- 马丽珂;刘肖;默瑞兴;栗昌;许艳秋;
- 目的 探讨前脑利肽(NT-proBNP)联合D-二聚体(D-D)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30例AIS患者病历资料,依据入院时是否伴有阵发性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52)、非阵发性房颤组(n=78),对比两组NT-proBNP、D-D水平,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伴阵发性房颤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联合D-D对AIS伴阵发性房颤的评估价值。结果 两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患者的NT-proBNP、D-D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冠心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NT-proBNP、D-D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NT-proBNP、D-D均为AIS伴阵发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NT-proBNP评估AIS伴阵发性房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3、敏感度为79.50%、特异度为69.20%,D-D评估AUC为0.817、敏感度为55.10%、特异度为98.10%,联合评估AUC为0.978、敏感度为97.40%、特异度为92.30%,NT-proBNP联合D-D对AIS伴阵发性房颤的评估价值更高(P<0.05)。结论 AIS伴阵发性房颤患者NT-proBNP、D-D水平升高,NT-proBNP、D-D均为AIS伴阵发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T-proBNP联合D-D对AIS伴阵发性房颤的评估价值较高。
- 2025  .  46(5):    503-508
|     [摘要](48) |     [PDF]()- 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模型构建及验证
- 丁亮;李茹;晋鹏;
-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重症患者209例,根据是否发生万古霉素相关AKI分为AKI组(52)和非AKI组(157)。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相关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构建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相关AKI发生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该模型的区分度和拟合度。结果 209例重症患者发生万古霉素相关AKI 52例(24.88%);AKI组中高尿酸血症、呼吸衰竭、休克、联合应用利尿剂、用药疗程>14 d、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的患者及血肌酐、万古霉素谷浓度均高于非AKI组(P<0.05);Logistic结果显示,万古霉素谷浓度、联合应用利尿剂、GFR≤60 ml/min、血肌酐增高、高尿酸血症是重症患者发生万古霉素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重症患者发生万古霉素AKI的预测模型方程,采用Bootstrap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Calibration curve显示,模型拟合度好(Hosmer-Lemeshow χ2=0.227,P=0.172)。ROC曲线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重症患者发生AKI的AUC为0.924(95%CI 0.871~0.960),敏感度93.55%,特异度83.85%,约登指数0.774。结论 重症患者中万古霉素谷浓度增高、联合应用利尿剂、GFR≤60 ml/min、血肌酐增高、高尿酸血症导致万古霉素相关AKI发生风险增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对重症患者发生AKI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拟合度。
- 2025  .  46(5):    508-513
|     [摘要](51) |     [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对血清NPY、CGRP水平影响及后遗神经痛防范效果
- 张雪;艾比不拉·依明;迪丽白尔·塔力甫江;菲尔东·阿布力孜;王德全;
- 目的 探讨脊髓电刺激(SCS)治疗老年带状疱疹(HZ)对血清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影响及后遗神经痛防范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我院老年HZ患者1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高密度SCS(HD-SCS)组、标准密度SCS(SD-SCS)组及对照组,均62例。3组均口服伐昔洛韦、甲钴胺,对照组服用加巴喷丁控制疼痛,SD-SCS组采用常规SCS治疗;HD-SCS组采用高电脉冲密度SCS治疗。治疗2周后评估3组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2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警觉与意识问卷(PVA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NPY、CGRP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电极程控调整频次、术后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 HD-SCS组、SD-SCS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HD-SCS组、SD-SCS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SCS组VAS、PSQI评分低于SD-SCS组、对照组,PVAQ评分低于SD-SCS组,SD-SCS组VA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HD-SCS组NPY低于SD-SCS组、对照组,CGRP高于SD-SCS组、对照组(P<0.05),SD-SCS组NPY低于对照组,CGRP高于对照组(P<0.05);HD-SCS组电极程控调整频次少于SD-SCS组(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HD-SCS组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S治疗老年HZ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睡眠质量,调节血清NPY、CGRP水平,预防PHN,且高电脉冲密度SCS在降低患者对疼痛异感的关注、减少电极参数调整次数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 2025  .  46(5):    514-520
|     [摘要](53) |     [PDF]()- AngⅡ、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无功能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价值
- 孙敏;周兰花;王国亮;林姗;李九智;
- 目的 探究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肾上腺无功能瘤(NFAT)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PA患者208例作为PA组,NFAT患者139例作为NFAT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ngⅡ、ARR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AngⅡ、ARR表达水平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AngⅡ、ARR对PA、NFAT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PA组血清AngⅡ、血钾、血钙水平及肾素活性显著低于NFAT组,而血清ARR、醛固酮水平显著高于NFAT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血清AngⅡ水平与血钾、血钙呈正相关性,与醛固酮呈负相关性;血清ARR水平与血钾、血钙呈负相关性,与醛固酮呈正相关性(P<0.05);血清AngⅡ、ARR和及二者联合鉴别诊断PA、NFA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0.781、0.837,优于血清AngⅡ、ARR各自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AngⅡ=2.022、Z二者联合-ARR=2.118,P=0.043、P=0.034),联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17%、70.50%。结论 AngⅡ、ARR在PA、NFATI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且二者联合对PA、NFATI患者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 2025  .  46(5):    520-524
|     [摘要](50) |     [PDF]()- 基于SPHKS/S1P通路探索氧化苦参碱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 徐进;冯娟;王菲;
- 目的 探索氧化苦参碱(OMT)对SPHKS/S1P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鞘氨醇激酶(SPHKS)、1-磷酸鞘氨醇(S1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可能的调控机制,并观察OMT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或改善效果。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并根据不同的培养环境分为等渗对照组、高糖组、高糖+OMT组、SPHKS抑制剂组和SPHKS抑制剂+OMT组等5个实验组,测定并分析各组S1P、VEGF和SPHK1蛋白表达水平的组间差异;建立标准糖尿病大鼠模型,并根据不同药物饲喂情况分为空白对照组、标准模型组、羟苯磺酸钙[30 mg/(kg·d)]组和OMT低、中、高剂量(25 mg/kg、50 mg/kg、100 mg/kg)组等6个实验组,测定并分析各组视网膜组织内S1P、VEGF、SPHK1和SPHK2蛋白表达水平的组间差异;分别取6个实验动物组的视网膜组织进行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饲喂不同药物对模型大鼠视网膜病变的组织学影响。结果 高糖+OMT组培养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中S1P、VEGF和SPHK1 3种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75±0.028)、(0.775±0.032)、(1.111±0.022),所有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等渗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6组实验动物中,饲喂OMT的3组大鼠(OMT低、中、高剂量组)其S1P、VEGF、SPHK1和SPHK2 4种蛋白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OMT低剂量组(0.606±0.026)、(0.687±0.021)、(0.924±0.031)、(0.875±0.024),OMT中剂量组(0.517±0.027)、(0.575±0.032)、(0.836±0.034)、(0.756±0.028)和OMT高剂量组(0.433±0.030)、(0.461±0.027)、(0.687±0.032)、(0.692±0.022),所有蛋白表达水平在高剂量OMT组和标准模型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S1P和VEGF在高剂量OMT组和羟苯磺酸钙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P=0.074);镜下观察OMT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各层水肿情况较标准模型明显改善,但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情况缓解不明显。结论 OMT可以抑制SPHKS/S1P信号通路并下调S1P等蛋白的表达,并一定程度改善DR病变;但OMT对于DR视网膜微血管内皮增殖的抑制作用尚需更多的实验证实。
- 2025  .  46(5):    525-531
|     [摘要](58) |     [PDF]()- 血清LncRNA MALAT1、miR-129-5p水平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及HPV感染的关系
- 王峥;胡人芳;陈哲;张先华;潘凤莲;
- 目的 探究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微小RNA-129-5p(miR-129-5p)水平的表达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02例为宫颈炎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96例为病变组,根据病理学临床分级,将CINⅠ级为Ⅰ级组(n=39)、CINⅡ级为Ⅱ级组(n=31)、CINⅢ级为Ⅲ级组(n=26);选取同期宫颈癌患者91例为宫颈癌组。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LncRNA MALAT1、miR-129-5p表达水平。Target Scan Human网站预测miR-129-5p与LncRNA MALAT1的靶向关系。Pearson法分析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与miR-129-5p水平的相关性。Spearman法分析血清LncRNA MALAT1、miR-129-5p水平与病变组及宫颈癌组HPV感染的关系。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MALAT1、miR-129-5p水平对CIN与宫颈癌的鉴别价值。结果 宫颈癌组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显著高于宫颈炎组、病变组,血清miR-129-5p水平显著低于宫颈炎组、病变组,HPV感染占比显著高于宫颈炎组、病变组(P<0.05)。CINⅢ级组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显著高于Ⅱ级组、Ⅰ级组,血清miR-129-5p水平显著低于Ⅱ级组、Ⅰ级组(P<0.05)。LncRNA MALAT1与miR-129-5p有靶向结合位点,且LncRNA MALAT1与miR-129-5p呈负相关(P<0.05)。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与HP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血清miR-129-5p水平与HP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P<0.05)。血清LncRNA MALAT1、miR-129-5p及二者联合鉴别CIN与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0.729、0.827,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LncRNA MALAT1=2.946、Z二者联合-miR-129-5p=2.783,P=0.003、0.005)。结论 CIN患者和宫颈癌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129-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二者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及HPV感染有密切联系,且二者联合对CIN与宫颈癌有更高的鉴别价值。
- 2025  .  46(5):    531-536
|     [摘要](32) |     [PDF]()- 尿液11-脱氢血栓素B2和血清转铁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 王清馨;张翀;谭爱青;李丽;颜廷启;
- 目的 探讨尿液11-脱氢血栓素B2(11-DH-TXB2)和血清转铁蛋白(TRF)与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IS患者132例作为IS组,选择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尿液11-DH-TXB2和血清TRF水平。对IS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IS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尿液11-DH-TXB2、血清TRF水平。IS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液11-DH-TXB2和血清TRF对IS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IS组尿液11-DH-TXB2及血清TR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复发组入院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胱抑素C(CysC)、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尿液11-DH-TXB2及血清TRF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升高、LDL-C升高、CysC升高、血尿酸升高、Hcy升高、尿液11-DH-TXB2升高、血清TRF升高是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液11-DH-TXB2、血清TRF预测IS患者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802(0.590~0.989),0.794(0.669~0.923),联合检验预测IS患者复发的AUC(95%CI)为0.845(0.765~0.917),提示两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高。结论 尿液11-DH-TXB2和血清TRF水平升高与IS复发有关,两者联合检验对IS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2025  .  46(5):    537-542
|     [摘要](41) |     [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恐惧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 蔡晓玉;李明惠;魏卓;符英;杨菲;
- 目的 探讨COPD患者合并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列线图构建其发生运动恐惧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住院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般资料及临床相关资料调查表、坦帕运动恐惧症量表调查患者基线资料及运动恐惧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筛选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COPD患者发生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构建COPD患者发生运动恐惧风险的列线图。结果 本研究中共232例(56.31%)例患者具有高水平的运动恐惧。通过单因素、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筛选,最终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状况、COPD病程、肺功能等级、是否疼痛、是否有焦虑或抑郁情绪是COPD患者发生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80(95%CI 0.76~0.84),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68.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拟合良好(χ2=5.018,P=0.75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个体化预测COPD患者发生运动恐惧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更直观地评价COPD患者发生运动恐惧的风险,为其运动恐惧防治提供线索。
- 2025  .  46(5):    542-548
|     [摘要](45) |     [PDF]()- PMAP活动方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黄超;韩艳;吕显贵;赵书;陈侣林;陈鑫魏;刘代强;王茜;何艳;毛燕;黄璜;
- 目的 研究PMAP活动方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基于PMAP的活动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率、气管插管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MRC肌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下床活动率、MRC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气管插管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U-AW、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PMAP活动方案能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患者下床活动率,缩短气管插管后首次下床活动,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肌力,提高自理能力,预防获得性衰弱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发生率。
- 2025  .  46(5):    549-553
|     [摘要](34) |     [PDF]()临床研究与经验- 外周血miR-27b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关系
- 王建雄;戚若晨;祁正祥;
- 目的 分析外周血微小RNA(miR)-27b表达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BCR)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术前检测血清miR-27b水平。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术后6周~2年内BCR事件,根据是否发生BCR将患者分为BCR组和N-BCR组。重点比较组间基线资料、主要实验室指标、外周血miR-27b表达,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外周血miR-27b表达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BCR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miR-27b辅助其他主要指标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BCR的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120例患者完成4年研究,4年内发生BCR事件23例,发生率约19.17%。BCR组Gleason高危、T3/4期、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患者多于N-BCR组,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N-BCR组,miR-27b、睾酮(T)水平低于N-BCR组(P<0.05)。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BCR的发生可能与Gleason高危、T3/4期、术前血清PSA、VEGF高表达,术前miR-27b、T低表达有关(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miR-27b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BCR的曲线下面积为0.790,95%CI 0.692~0.887,将miR-27b最佳截断值取5.540,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BCR的敏感度为81.40%,特异度为65.20%。绘制决策曲线,外周血miR-27b辅助其他主要指标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BCR有良好的收益率。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发生BCR受多因素影响,术前低表达miR-27b也可能增加患者术后BCR风险,术前联合检测外周血miR-27b表达,可辅助其他因素提高对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BCR风险预测价值。
- 2025  .  46(5):    554-559
|     [摘要](63) |     [PDF]()- 基于交叉滞后分析的食管癌术后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
- 范艺禧;赵莉;罗文煜;周金凤;邱琳钰;吴岫霏;
- 目的 探究食管癌术后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与生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我院胸外科156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食管癌手术患者出院后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及食管癌补充量表于患者出院时(T1)、出院后1月(T2)、出院后3月(T3)、出院后6月(T4)进行评估,通过交叉滞后分析确定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水平与其生活质量的因果关系。结果 食管癌术后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水平随时间发展持续下降,生活质量得分随时间发展持续上升,2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均P<0.05)。交叉滞后分析显示,T1的支持性照护需求负向预测了T2的生活质量(β=-0.620,P<0.001);T2的支持性照护需求负向预测了T3的生活质量(β=-0.105,P=0.041);T3的支持性照护需求负向预测了T4的生活质量(β=-0.040,P=0.039);T1的生活质量负向预测了T2的支持性照护需求(β=-0.020,P=0.041);T2的生活质量负向预测了T3的支持性照护需求(β=-0.262,P<0.001);T3的生活质量负向预测了T4的支持性照护需求(β=-0.112,P=0.039)。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分均呈动态变化,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交织。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不同疾病阶段所存在的支持性照护需求,以提高其远期生活质量。
- 2025  .  46(5):    560-565
|     [摘要](52) |     [PDF]()- 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CB1R超微结构表达
- 孟宪栋;李娟;
- 目的 探讨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大麻素Ⅰ型受体(CB1R)超微结构表达特点。方法 准备实验用雄性SD大鼠6只,随机取其中3只大鼠,灌注固定,取海马切片,行CB1R和GFAP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在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CB1R表达特征;取剩余3只灌注固定,光镜下取海马CA1区放射层组织,行CB1R和GFAP免疫电镜双标检测,分别用胶体金标记CB1R和DAB标记GFAP。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大鼠海马CA1区放射层CB1R呈点状分,星形胶质细胞未见CB1R表达。免疫电镜双标检测结果显示,大鼠海马CA1区放射层DAB标记阳性细胞,存在少量胶体金颗粒。结论 大鼠海马CA1区放射层星形胶质细胞存在CB1R表达。
- 2025  .  46(5):    565-568
|     [摘要](51) |     [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BMP-4,Sirtuin-3水平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
- 谢燕;张妍;刘杰萍;
-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uin-3)水平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130例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分为斑块稳定组73例和斑块不稳定组57例。另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BMP-4、Sirtuin-3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AIS患者血清BMP-4与Sirtuin-3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稳定性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BMP-4、Sirtuin-3对患者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BMP-4水平升高,血清Sirtuin-3水平降低(P<0.05)。AIS患者血清BMP-4水平与Sirtuin-3水平呈负相关(r=-0.636,P<0.05)。与斑块稳定组相比,斑块不稳定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P<0.05)。与斑块稳定组比较,斑块不稳定组患者血清BMP-4水平显著升高,血清Sirtuin-3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BMP-4、FIB、hs-CRP、LDL-C、Sirtuin-3水平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BMP-4、Sirtuin-3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5、0.818、0.887,敏感度分别为57.89%、80.70%、94.74%,两者联合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Z联合-BMP-4=2.114,P=0.035;Z联合-Sirtuin-3=2.162,P=0.031)。结论 AIS患者血清BMP-4水平升高,Sirtuin-3水平降低,两者联合对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2025  .  46(5):    569-573
|     [摘要](46) |     [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肺腺癌与抑郁症共病调控因子
- 杨宏;唐斌;
-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肺腺癌、抑郁症与健康群体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究肺腺癌与抑郁症的共病机制。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获取肺腺癌和抑郁症相关的mRNA微阵列数据,数据分析获得与肺腺癌和抑郁症相关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然后进行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共同差异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鉴定中枢基因,并对中枢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数据分析筛选出肺腺癌和抑郁症共同差异表达基因有267个,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共同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趋化、免疫受体活性、趋化因子受体结合、先天免疫系统等生命活动。进一步分析鉴定出10个中枢基因,其中GNLY、CXCL2、TLR4、PPBP和KLRD1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且低表达的肺腺癌患者生存率更低。结论 GNLY、CXCL2、TLR4、PPBP和KLRD1基因与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肺腺癌和抑郁症的共调控因子,通过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信号通路调节肺腺癌和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 2025  .  46(5):    573-578
|     [摘要](32) |     [PDF]()医学进展- 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研究进展
- 王吕;陶建平;思永玉;
- <正>外科手术是许多疾病尤其是肿瘤首选的治疗方式,根治性切除术仍然是其重要治疗手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最早于本世纪初在美国首次推出[1],并于2007年引入我国。机器人辅助手术因其精确性、微创性和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覆盖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胸外科、妇产科、神经外科等诸多领域,迅速成为许多外科手术的主流方式[2]。2007年1月至2020年2月,中国内地机器人手术量逐年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71%[3]。
- 2025  .  46(5):    579-582
|     [摘要](56) |     [PDF]()- 黄斑裂孔的手术治疗进展
- 王岑慧;苟文军;骆玉梅;李鑫;
- <正>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是一种对视力构成严重威胁的视网膜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从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到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全层缺损[1]。MH根据病因又可以分为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和继发性黄斑裂孔。前者指病因尚未明确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全层缺损。
- 2025  .  46(5):    583-588
|     [摘要](59) |     [PDF]()- EPCAM基因突变相关林奇综合征研究进展
- 梁鑫;郑涛;黄容;
- <正>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的肿瘤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达到1/279[1]。LS会增加终生患癌风险,包括结直肠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等癌种,终生患癌累积风险可高达80%~90%,并且患癌风险在性别上存在差异[2]。实际上,LS相关肿瘤的发生远超过经典研究所提示的癌种范围[3]。LS与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基因MLH1、MSH2、MSH6和PMS2的胚系突变相关,或由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导致[4-5]。
- 2025  .  46(5):    588-592
|     [摘要](60) |     [PDF]()短篇报道与个案- 以间质性肺疾病为临床表现的X连锁高IgM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 黎桂菊;黄懿洁;张蕾;王兴路;樊映红;艾涛;
- <正>X连锁高IgM综合征(X-linked hyper-immunoglobulin M syndromes, XHIGM)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属于高IgM综合征其中的1型,是由于编码CD40L的基因突变引起,可导致血清IgM 水平升高或正常,IgG、IgA水平下降或缺乏[1]。临床上可表现为反复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多见[2],但以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为临床表现的病例报道较少。
- 2025  .  46(5):    593-597
|     [摘要](38) |     [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引起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 陈东阳;皮赛男;
-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皮疹6 d, 高热3 d”于2022年4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 d开始出现面部、腹部散在红色斑丘疹,第二天皮疹扩散至全身,伴瘙痒,至社区医院就诊,予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治疗后皮疹稍消退。入院前3 d出现发热,热峰39.1℃,伴畏寒寒战、恶心和剑突下间断隐痛,无头晕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胸闷气促、腹胀腹泻、尿急尿痛等不适。
- 2025  .  46(5):    597-600
|     [摘要](39) |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