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专区

在线期刊

版权信息

  • 主管: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
  • 协办:四川省医学会
              四川省医师协会
              四川省护理学会
  • 地址: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南街2号附3号
  • 邮编:610041
  • 电话:028-86133009 、86136765
  • 国际刊号:1004-0501
  • 国内刊号:51-1144/R

友情链接

当前目录

  • 《四川医学》
  • 2025年 第46卷 第7期
  • 出刊日期:2025-7-15

2025年第46卷第7期

(下载当期目录)

    基金论文
  • 磁振磁电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王明松;王宇;刘东亮;李彦锋;袁丹;李康;贾康;钟潇;晏聆桃;
    目的 探讨磁振磁电治疗仪联合前列舒通胶囊、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的临床疗效,以物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旨在针对CP/CPPS寻求一种更加有效且安全无创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成都三六三医院武侯院区、犀浦院区泌尿外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CP/CPPS患者89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4)。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坦索罗辛、前列舒通胶囊,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磁振磁电物理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结束后分别比较两组NIH-CPSI评分(包括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尿动力学指标[平均尿流率(Qavg)、最大尿流率(Qmax)]、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排尿症状、疼痛不适分值及NIH-CPSI总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症状评分(4.35±1.02 vs. 7.20±1.22)分、排尿症状评分(3.22±1.10 vs. 5.09±0.97)分、生活质量评分(3.26±0.45 vs. 4.93±0.53)分及总评分(11.35±1.82 vs. 16.27±2.16)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6%)高于对照组(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Qavg、Qmax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研究组Qavg(13.79±2.06 vs. 11.99±1.74)、Qmax(22.45±2.39 vs. 19.83±2.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6.8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取磁振磁电治疗仪联合前列舒通胶囊、坦索罗辛治疗CP/CPPS,可有效缓解患者排尿不适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性。
    2025  .  46(7):    721-725    [摘要](105)    [PDF]()
  • SMILE术中不同切削厚度对近视患者干眼的影响
    蒋艳良;覃冬;杨雯;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中不同切削厚度对近视患者干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屈光中心行SMILE手术的患者47例共94眼,年龄18~44(26.43±5.55)岁。根据术中角膜切削厚度<100μm分为A组(50眼),切削厚度≥100μm为B组(44眼)。术前和术后1、3、6个月使用OCULUS Keratograph 5M干眼分析仪进行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第一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vg-BUT)]的测量并分析计算各观察指标的变化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等效球镜度(t=14.864,P <0.001)和裸眼视力(t=-11.484,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TMH、NIF-BUT、NIAvg-BUT均较术前降低,术后6个月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MH、NIF-BUT、NIAvg-BUT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组TMH术前术后变化量在术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5,P <0.01),术后3、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IF-BUT、NIAvg-BUT变化量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MILE术后干眼症状加重,术后6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SMILE术中不同角膜切削厚度患者术后干眼无显著差异。
    2025  .  46(7):    726-731    [摘要](78)    [PDF]()
  • 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在烧伤后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安全性分析
    刘宏;陈保元;曹颜丽;朱磊;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在烧伤后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氧组和联合组,各36例。微氧组给予持续微氧渗透治疗,联合组在微氧组基础上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观察治疗前(T0)和治疗后(T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肉芽组织相关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时刻,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微氧组(P<0.05);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指标评分、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微氧组(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78%)显著低于微氧组(22.22%)(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在烧伤后创面愈合中发挥显著作用,可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炎症反应,加快创面愈合,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2025  .  46(7):    731-736    [摘要](68)    [PDF]()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FOXO3a、HMGB1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关系
    王岩;常洁;刘丽娜;李建;张晓雪;
    目的 探究支气管哮喘(BA)患儿血清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3a(FOXO3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48例BA患儿为研究对象(BA组),另将同期在我院行健康检查的儿童150例纳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入组儿童血清FOXO3a、HMGB1水平;比较各组患儿血清FOXO3a、HMGB1水平、气道炎症及肺功能指标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FOXO3a、HMGB1水平与BA患儿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究血清FOXO3a、HMGB1水平对BA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A组患儿血清FOXO3a水平、肺功能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降低,HMGB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升高(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OXO3a与FEV1、FVC、FEV1/FVC均呈正相关,与IL-6、TNF-α、EOS呈负相关(P <0.05);HMGB1与FEV1、FVC、FEV1/FVC均呈负相关,与IL-6、TNF-α、EOS呈正相关(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FOXO3a单独诊断B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7(95%CI 0.768~0.86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8%、55.1%,HMGB1单独诊断BA的AUC为0.834(95%CI 0.787~0.88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1%、56.4%,两者联合诊断BA的AUC为0.895(95%CI 0.858~0.93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5%、67.2%。结论 血清FOXO3a表达水平在BA患儿中明显降低,HMGB1明显升高,且两者水平变化与BA患儿肺功能及气道炎症存在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对BA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2025  .  46(7):    737-741    [摘要](60)    [PDF]()
  • 耐药结核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周艳;姚蓉;雷丽梅;赵霞;黄敏;杨小艺;
    目的 探讨耐药结核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制定临床护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1月至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结核科255例耐药结核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255例耐药结核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中面对(15.01±2.98)分、回避(7.71±2.82)分、屈服(17.45±3.92)分;社会支持(38.29±6.80)分。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中面对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217,P <0.01)、屈服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247,P <0.01)。结论 耐药结核病患者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医学应对方式趋于回避,面对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屈服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提示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疾病,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2025  .  46(7):    742-748    [摘要](51)    [PDF]()
  • 宫颈鳞癌放疗放射性直肠炎发生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陈铭昱;孙魏;
    目的 分析宫颈鳞癌患者发生中重度急性放射性直肠炎(MSARP)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决策树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118例宫颈鳞癌患者,根据有无MSARP的发生分为MSARP组(49例)和无MSARP组(69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SAR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决策树预测模型,再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A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最后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能效,选取曲线下面积(AUC)值更大的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的验证。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及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放疗时长是MSARP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OR=11.19,95%CI 3.30~45.22,P <0.001)、延伸野放疗(OR=11.57,95%CI 2.78~62.95,P=0.002)、放疗时长≥8周(OR=18.12,95%CI 3.76~108.84,P=0.001)、同步化疗(OR=3.81,95%CI 1.20~13.64,P=0.028)、肿瘤直径≥4 cm(OR=5.48,95%CI 1.59~23.08,P=0.011)均为MSA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独立危险因素成功构建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MSARP发生的列线图模型的AUC值稍高于决策树模型(0.884 vs. 0.868),但两个模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08,P=0.2147)。AUC值较高的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接近,模型校准能力较好。决策曲线分析(DCA)提示模型具有最大收益范围即具有临床实用性时阈值位于0.02~0.93。结论 成功构建预测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后MSARP发生风险决策树模型及列线图模型,两种模型效能均良好,可从不同层面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风险MSARP患者,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及治疗计划改进。
    2025  .  46(7):    748-756    [摘要](53)    [PDF]()
  • 血清miR-133a、miR-155水平与具有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史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
    赵志红;王晓静;王旭;刘璐;李利敏;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miR-133a、miR-155水平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再次妊娠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URSA再次妊娠患者98例为患病组,另选我院同期孕检的正常早孕孕妇69例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mi R-133a、miR-155水平,并收集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分析不同血清miR-133a、miR-155水平患者再次流产的风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 R-133a、miR-155对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 R-133a、mi R-155与T细胞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早孕孕妇相比,患病组的血清mi R-133a显著升高,mi R-155水平显著降低(P <0.05);成功分娩组与再次流产组患者的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7(IL-17)、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Treg)细胞水平、Th17/Treg比值以及血清miR-133a、miR-155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miR-133a、miR-155与T细胞均具有一定相关性(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水平的mi R-133a患者发生再次流产的风险高于低水平miR-133a患者,低水平miR-155患者发生再次流产的风险高于高水平mi R-155患者(P <0.05);miR-133a、miR-155两者联合预测患者妊娠结局的AUC为0.923,联合预测显著优于miR-133a(Z=2.917,P=0.004)、miR-155(Z=2.564,P=0.010)单独预测。结论 在URSA患者中,血清miR-133a水平显著升高,miR-155水平显著降低,两者均为患者妊娠结局有关的影响因素,对患者妊娠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5  .  46(7):    757-762    [摘要](56)    [PDF]()
  • 胶原塞和CGF在下颌埋伏智齿拔除术中应用效果评价的随机自身对照临床研究
    王晓东;陈志方;赵君;孟令娇;胡沈辰;赵苏峰;
    目的 研究胶原塞(CP)和浓缩生长因子(CGF)在预防下颌埋伏智齿(IMWT)拔除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取18例双侧IMWT需拔除的患者,随机选择在一侧拔牙窝内植入CGF,另一侧拔牙窝内植入CP。术后复查指标包括术区黏膜探诊出血指数、术区黏膜颜色、邻近第二磨牙骨质缺损深度(ODD)、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术后7 d内使用应急镇痛药物的总剂量。结果 (1)在术后2、7 d复诊时段,两组术区黏膜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CGF组在术后2、7 d术区黏膜颜色上优于CP组(P <0.05);(3)术后6个月时两组第二磨牙远中ODD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 <0.001);(4)术后6个月时CGF组及CP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ODD分别为(4.22±1.16)mm、(3.98±1.12)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CGF组在术后1~4 d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CP组(P <0.05);(6)CGF组在术后1~7 d的肿胀评分均显著低于CP组(P <0.05);(7)CGF组术后服用应急镇痛药物数量显著低于CP组(P <0.05)。结论 CP及CGF可改善第二磨牙远中ODD,但两者无显著差异。与CP相比,CGF能更有效地缓解IMWT拔除术后的疼痛及肿胀、促进软组织愈合。
    2025  .  46(7):    762-767    [摘要](58)    [PDF]()
  • 临床研究与经验
  • 氨甲环酸与明胶在骨软组织肿瘤围术期止血效果的对照研究
    涂林琦;倪尚;余泽平;旷甫国;方向;雷森林;张闻力;段宏;
    目的 对比研究氨甲环酸与明胶在骨软组织肿瘤手术围术期的止血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更经济、更有效的止血方案。方法 采用对照试验设计,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接受骨软组织肿瘤手术的患者76例。根据术中止血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50例)于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明胶组(26例)在术中出血处局部涂抹明胶约2 ml。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数量,同时监测炎症指标、凝血常规、纤溶指标、估计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长等次要指标。结果 术后首日,氨甲环酸组与明胶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18.94±16.79)g/L和(116.46±16.81)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4)。止血药物费用氨甲环酸组较明胶组低(P <0.05)。在整个观察期间,两组其他主要及次要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氨甲环酸与明胶在骨软组织肿瘤手术围术期的止血效果无显著差异,但考虑到氨甲环酸的价格低廉,对于骨软组织肿瘤手术患者,这可能是一个更具性价比的止血选择。
    2025  .  46(7):    768-773    [摘要](68)    [PDF]()
  • miR-204-5p通过靶向结合转录因子E2F1下调RRM2的表达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影响细胞周期分布
    褚旭;李翔;赵浩;邹燕;
    目的 探讨miR-204-5p调控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具体机制,为乳腺癌靶向药物的开发以及新治疗靶标的挖掘提供新思路。方法 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中miR-204-5p、E2F1和RRM2的表达水平。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生信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miR-204-5p和E2F1,E2F1和RRM2的结合关系。结果 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miR-204-5p靶向结合E2F1抑制E2F1的表达,转录因子E2F1能够通过靶向结合关系促进RRM2的表达。回复实验结果表明miR-204-5p可以通过结合转录因子E2F1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G1期阻滞,E2F1可以通过结合RRM2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G1期阻滞。结论miR-204-5p可以通过结合转录因子E2F1抑制RRM2的表达,从而诱导乳腺癌细胞停滞于G1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这为乳腺癌靶向药物的开发以及新治疗靶标的挖掘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  .  46(7):    773-780    [摘要](53)    [PDF]()
  • 三孩政策下四川省成都市产妇特征变化及其对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
    张梦;杨柳;杨霄;唐立;
    目的 了解三孩政策下四川省成都市产妇特征的变化及其对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成都市所有助产机构分娩的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2019~2021年与2022~2023年产妇的基本情况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年龄和产次对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826895例产妇。与2019~2021年相比,2022~2023年产妇的平均年龄增加,≥35岁年龄组的比例从10.01%增至13.69%,二孩及以上产妇的比例从4.03%增至22.57%。新生儿中巨大儿的发生率由3.70%下降至3.02%;低出生体质量以及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从4.48%和6.78%上升至4.93%和7.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25岁相比,≥35岁年龄组与早产(OR=1.62,95%CI 1.56~1.69)、低出生体质量(OR=1.47,95%CI 1.40~1.54)及巨大儿(OR=1.09,95%CI 1.04~1.15)的风险升高有关。与初产妇相比,二孩及以上产妇早产(OR=1.14,95%CI 1.11~1.18)和巨大儿(OR=1.08,95%CI 1.03~1.13)的风险较高,但低出生体质量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降低了15%(OR=0.85,95%CI 0.82~0.89)和33%(OR=0.67,95%CI 0.64~0.69)。结论 三孩政策下成都市高龄和二孩及以上产妇的比例显著上升,此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风险。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加强孕期管理和风险评估,优化对二孩及以上产妇的健康指导与支持,进一步改善母婴健康水平。
    2025  .  46(7):    781-785    [摘要](52)    [PDF]()
  •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继发死亡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分析
    廖柳娟;杨林;杨华;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继发死亡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回归模型评估临床预测效能,旨在为早期发现高死亡风险人群及给予更为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我院就诊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共12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继发死亡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及回归模型用于患者死亡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121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9例,死亡率为32.2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4分、近12周接受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及合并肾脏疾病均是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继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近12周是否接受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是否合并肾脏疾病及回归模型P值预测概率用于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继发死亡风险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69、0.64、0.93。结论 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4分、近12周接受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及合并肾脏疾病的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死亡风险更高;而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回归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继发死亡风险。
    2025  .  46(7):    786-790    [摘要](54)    [PDF]()
  • 基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NLR、PLR水平构建预测其并发心源性脑梗死的列线图模型
    严华;林燕;龚清平;龚柳盛;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预测其并发心源性脑梗死(CC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260例NVAF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随访1年CCI发生情况分为单纯NVAF组、并发CCI组。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NLR、PLR,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NVAF患者外周血NLR、PLR与其并发CCI的关系;应用R(R4.1. 0)软件包及rms程序包,建立外周血NLR、PLR水平预测NVAF患者并发CCI的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列线图预测NVAF患者并发CCI的价值。结果 260例NVAF患者,72 h内并发CCI 63例,发生率为24.23%。并发CCI组CHADS2评分及PLT、NC、PLR、NLR水平高于单纯NVAF组,LVEF、LYM水平低于单纯NVAF组,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吸烟患者占比高于单纯NVAF组(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ADS2评分高、合并高血压、吸烟、PLR、NLR高水平是NVAF患者并发CCI的危险因素(OR> 1,P <0.05),LVEF高水平是NVAF患者并发CCI的保护因素(OR <1,P <0.05);列线图内部验证C-index值0.978,绘制ROC曲线检验列线图预测NVAF患者并发CCI的价值,AUC为0.982(95%CI 0.964~1.000),敏感度0.919,特异度0.980,约登指数0.899。结论 基于NVAF患者外周血NLR、PLR水平构建列线图能够有效预测患者CCI发生风险。
    2025  .  46(7):    791-796    [摘要](52)    [PDF]()
  • 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植入输液港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郭新蕊;杨晓雪;闵春燕;郭云;李韶玲;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列线图构建其发生IVAP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4所三级甲等医院植入IVAP的847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IVAP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乳腺癌化疗患者IVAP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构建乳腺癌化疗患者IVAP并发症风险的列线图。结果 本研究中共235例(27.74%)乳腺癌植入输液港的化疗患者发生了IVAP并发症。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筛选,最终结果显示年龄、BMI、化疗方案、是否合并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是乳腺癌植入输液港的化疗患者发生IVAP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 <0.05)。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718(95%CI 0.680~0.757),敏感度为56.6%,特异度为77.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拟合良好(χ2=14.788,P=0.063);DCA的结果显示阈值概率在7%~86%时,该模型在临床是有益的。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个体化预测乳腺癌化疗患者IVAP并发症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更直观地评价乳腺癌化疗患者IVAP并发症的风险,为其防治提供线索。
    2025  .  46(7):    797-803    [摘要](48)    [PDF]()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circMKLN1、MAP1-LC3、Atg5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张盼婷;李瑶;苏佩合;
    目的 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环状RNA肌肉蛋白1(circ MKL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自噬相关基因5(Atg5)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新诊断为T2DM的136例患者,根据眼底照相结果分为DR组(n=82)和对照组(n=54)。检测血清circ MKLN1的表达水平及MAP1-LC3、Atg5的含量。比较两组间circ MKLN1、MAP1-LC3、Atg5水平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DR的影响因素及各指标对DR的诊断价值。结果 DR组血清circ MKLN1的表达水平、高血压比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MAP1-LC3、Atg5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irc MKLN1增加是新诊断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MAP1-LC3、Atg5增加是新诊断T2DM患者发生DR的保护因素(P <0.05);经ROC曲线分析,circ MKLN1、MAP1-LC3、Atg5单独和联合均对新诊断T2DM患者发生DR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95%CI 0.743~0.888,P <0.001)、0.710(95%CI 0.623~0.796,P <0.001)、0.852(95%CI 0.787~0.918,P <0.001)、0.928(95%CI 0.888~0.969,P <0.001);经Delong检验,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单独诊断(Z分别为5.865、4.771、6.478,P <0.05)。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circ MKLN1增加及MAP1-LC3、Atg5减少与DR相关,血清circ MKLN1、MAP1-LC3、Atg5对DR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2025  .  46(7):    803-807    [摘要](51)    [PDF]()
  • 医学进展
  • 胎球蛋白B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樊丹;徐静;杨浩;杜孝亮;吕湛;
    <正>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全球人口致残及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据统计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因此,早期发现并尽早治疗这类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有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力衰竭、瓣膜疾病等[2]。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脂代谢紊乱、内皮功能障碍)和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龄、性别、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3],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可加速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因此,早期识别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细胞因子,对该类疾病的诊治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025  .  46(7):    813-816    [摘要](44)    [PDF]()
  • 外周性性早熟病因分析及临床特点
    吴婷;程昕然;
    <正>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PP)是指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发病率约1/10000~1/5000[1]。根据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的启动与否,可分为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和外周性性早熟(peripheral precocious puberty,PPP)。青春期开始年龄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如父母发育年龄、体质指数、生活习惯、出生体质量和抚养方式等[2]。
    2025  .  46(7):    817-821    [摘要](42)    [PDF]()
  • CXCL8在牙周炎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胡诗晨;吕伟伟;林东;蔡星宇;张莞嫣;吴艳;
    <正>牙周炎是口腔中最常见的以细菌为主要致病因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此病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并与多种全身性疾病存在密切相关性。在全球范围内,约有11%的人口可能罹患严重的牙周炎,影响人数高达7.43亿[1]。牙周炎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细菌、宿主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种复杂的炎症免疫反应最终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的严重破坏。CXCL8是促进炎症发生发展的趋化因子,也是研究最早最深入的趋化因子之一,它在各种炎性疾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是牙周炎中最重要的趋化因子之一。
    2025  .  46(7):    821-825    [摘要](47)    [PDF]()
  • 临床护理
  •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及男伴的体验与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蒲帆;楚鑫;陈雪莲;
    目的 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探讨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及其男伴的真实体验与健康教育需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4年6月至2024年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选取16例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及其男伴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7个亚主题,即微观系统(个体情感反应、决策角色影响),中观系统(家庭支持需求、男伴支持需求),宏观系统(生殖避孕服务有待完善、网络媒介的“双刃剑”、“未婚先孕”观念束缚)。结论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及男伴的社会生态系统状况存在诸多问题,医护人员应重视其心理支持,根据男女不同的需求特点构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完善生殖避孕服务,发挥个人、家庭、医院和社会各层作用,促进国家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
    2025  .  46(7):    808-812    [摘要](54)    [PDF]()
  • 短篇报道与个案
  • 右颈内静脉穿刺导丝缠绕希阿里氏网1例
    张柳;李雪杰;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身高160 cm,体质量48 kg,因“活动后心慌胸闷2年,加重2月”于2023年11月13日收治入我院心脏外科。患者2月前曾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于外院诊断为脑梗死,予保守治疗后好转。入院后查体:T 36.6℃,P 78次/min,R 18次/min,BP117/84 mmH g,SpO296%。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0.5 cm,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入院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卵圆孔未闭。
    2025  .  46(7):    826-828    [摘要](49)    [PDF]()
  • 外阴乳房外Paget病合并外阴大汗腺癌1例
    刘欢慧;张晗婧;邹茜;马晓洁;
    <正>1临床资料 患者,男,83岁,因“会阴部红斑、糜烂伴疼痛10+年,出现赘生物1年”于2023年2月23日就诊。10+年前患者会阴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轻微糜烂,自觉疼痛,未予重视,后皮损逐渐增大,反复外院就诊,具体治疗不详,自觉症状缓解不明显。2022年上述症状加重,局部出现赘生物,于当地医院予以手术切除治疗,术后2个月类似赘生物再次生长,遂收治我院。查体见会阴部、阴囊、阴茎可见红斑、糜烂、渗液,阴茎根部可见大小3 cm×5 cm赘生物,表面污秽,有脓血性分泌物。
    2025  .  46(7):    828-830    [摘要](52)    [PDF]()
  • 合并股骨头、股骨颈及转子粉碎性骨折伴髋关节脱位1例
    张锐;
    <正>1临床资料 患者,男,36岁,因“车祸致左髋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1+d”于2024年4月13日入院。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时专科查体:左髋部显著肿胀伴大量瘀斑,患肢外旋、屈曲、外展畸形,患肢缩短,左髋部及股骨近端剧烈压痛,骨擦音及骨擦感(+),骨传导音不能传导,轴向叩击痛(+),左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余肌力、感觉未见异常,大腿、小腿、足循环良好。入院后完善髋关节及股骨CT+三维重建检查(图1)示:左侧股骨头、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骨质断裂,见多发骨折碎片影,断端明显错位,近端向后移位,左髋关节对合关系失常,周围软组织肿胀,左股骨余段未见骨折征象。
    2025  .  46(7):    831-833    [摘要](52)    [PDF]()
  •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胸腔镜手术治疗中纵隔原发性脂肪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马常天;
    <正>1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因“体检发现中纵隔占位2月余”于2023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于2月前在外院体检行胸部CT平扫检查示:纵隔居中,气管与食管间可见大小约3.7 cm×7.2 cm长圆形高密度影,其内可见类圆形高密度影,与食管关系密切。2023年11月28日在我院行胸部增强CT示:中纵隔气管旁见一不规则形类软组织密度灶,沿间隙塑形生长,内见脂肪密度影,边缘见结节状钙化灶,边界清,最大截面4.6 cm×2.3 cm,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双肺散在多发结节灶,纵隔见小淋巴结(见图1)。患者自诉偶有进食梗阻感。
    2025  .  46(7):    834-837    [摘要](53)    [PDF]()
  • 肾病综合征合并脑梗死致八个半综合征1例
    马秀娥;张健;赵景茹;
    <正>1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因“头晕2h”于2024年4月14日入院。入院前2h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头晕呈持续性,伴有复视,头晕与体位不相关,伴恶心呕吐,呕吐非喷射样,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时有气喘、咳痰,无耳聋耳鸣,无黑朦,无语言障碍,无肢体运动障碍,无二便失禁,无头痛、胸痛、胸闷、憋气、腹痛、腹泻等症状,未予治疗,急来我院,急诊以“后循环缺血”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脑梗死”10余年,未留后遗症;“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史8个月。均未规律服药及定时复查。有长期饮酒史,平均每日2两,无吸烟史。
    2025  .  46(7):    838-840    [摘要](42)    [PDF]()

信息公告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期刊电子版

下载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