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第六届编委会
  • 投稿须知
    文章要求
    投稿指南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 本刊稿约
  • 期刊公告
  • 联系我们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083次   下载 0次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字体:加大+|默认|缩小-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建立多发伤患者微循环损伤程度的预测模型
龙道林;曾杰;邓鹏翅;江华;彭瑾;1,2,3
1.川北医学院;2.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3.四川大学
摘要:
目的 应用以核磁共振氢谱(HNMR)技术为基础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机器学习,建立多发伤患者微循环损伤程度的预测模型,从而达到对多发伤患者进行及早精准治疗的目的。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0例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后2h内采集血清样本,经预处理后采集HNMR数据。根据休克指数(SI)将多发伤患者分为A组(SI≥1.5)和B组(1.5>SI≥1),利用MestReNova软件提取两组的HNMR数据,再利用MetaboAnalyst 5.0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合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找出能够区分两组的代谢物及相关的代谢途径。结果A组共纳入20例,B组共纳入10例。与B组比较,A组的烟酰胺、L-5-羟色氨酸、3-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甲醛、烟尿酸、L-犬尿氨酸、N-甲基烟酰胺、烟酸、5-羟基吲哚、伞形花序酮、N-乙酰血清素、N-氧代烟酰胺、肌苷水平升高;L-乙酰肉碱水平降低(P<0.05)。通路富集分析得出色氨酸代谢及烟酸和烟碱胺代谢途径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色氨酸代谢途径的影响最大(影响因子=0.29)。结论 本研究首次通过检测不同休克指数多发伤患者血清,找到了组间的代谢差异,为今后使用其他更方便的样本建立多发伤患者微循环损伤程度的预测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小,未来还需要对更大的样本量进行定量实验。
关键词:  核磁共振氢谱  代谢组学  多发伤  微循环
DOI:
分类号:
基金项目:四川省卫计委普及应用项目(编号:19PJ261)
Abstract:
Key words:  
您是本站第  88070765  位访问者!蜀ICP备11024768号
版权所有:(C)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 2010 CopyRight http://scmj.scyx.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成都市玉林南街2号附3号   电话:028-86136765 邮编:61004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