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中由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肾病护理单元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出病原菌的不同,分为革兰阳性(G+)菌组、革兰阴性(G-)菌组和真菌组,比较3组间病原学分布特点和临床特征。根据患者是否拔管分为两组,分析两组间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血小板(PLT)、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拔管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送检1066例腹透液样本,其中332例检出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31.14%(332/1066),病原菌检出337株。G+菌组244株,占比72.40%(244/337);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7.37%)、链球菌(19.67%)为主。G-菌组64株,占比18.99%(64/337);以大肠埃希菌(26.56%)和铜绿假单胞菌(17.18%)为主。真菌组29株,占比8.61%(29/337);以近平滑念珠菌(41.37%)为主。拔管组与非拔管组在年龄、IL-6、CRP、PLT和病原菌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元回归分析显示真菌感染是腹膜炎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AP的主要致病菌以G+菌为主,G-菌感染患者具有更高水平的PCT和IL-6,真菌感染者具有更高水平的PLT数量;感染性腹膜炎尤其是真菌性腹膜炎是患者终止腹膜透析改为血液透析的主要危险因素。 |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临床特点 |
DOI: |
分类号: |
基金项目: |
|
|
|
|
Abstract: |
|
Key wo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