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目的 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耳石复位法治疗前后脑网络功能连通性(FC)的变化,分
析 BPPV 患者 FC 与眩晕程度(THI)之间的相关性,进而从形态学角度探寻 BPPV 的中枢机制。 方法 用功能性近红外线
光谱成像技术(fNIRS)测试 BPPV 患者复位治疗前后 FC 的变化,将 BPPV 患者 FC 与 DHI 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
果 BPPV 组复位治疗前后 FC 较正常对照组低;BPPV 组 DHI 评分与 FC 负相关(P < 0. 01)。 BPPV 患者复位治疗后视觉
皮层 V2 + V3、视觉皮层 V1、体感皮层的 FC 较治疗前升高(P < 0. 01)。 结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PPV 患者全脑 FC 下
降,主要累及到前额叶皮层、视觉皮层、体感皮层;复位治疗后 BPPV 患者 FC 增加,但未达到正常水平,这可能与 BPPV 患
者复位治疗后持续存在头晕有一定的关联。 BPPV 患者脑网络 FC 越低,眩晕程度越重。 |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脑网络 功能连通性 近红外线功能成像技术 |
DOI: |
分类号:R746 |
基金项目: |
|
|
|
|
Abstract: |
|
Key wo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