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目的 探索氧化苦参碱(OMT)对SPHKS/S1P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鞘氨醇激酶(SPHKS)、1-磷酸鞘氨醇(S1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可能的调控机制,并观察OMT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或改善效果。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并根据不同的培养环境分为等渗对照组、高糖组、高糖+OMT组、SPHKS抑制剂组和SPHKS抑制剂+OMT组等5个实验组,测定并分析各组S1P、VEGF和SPHK1蛋白表达水平的组间差异;建立标准糖尿病大鼠模型,并根据不同药物饲喂情况分为空白对照组、标准模型组、羟苯磺酸钙[30 mg/(kg·d)]组和OMT低、中、高剂量(25 mg/kg、50 mg/kg、100 mg/kg)组等6个实验组,测定并分析各组视网膜组织内S1P、VEGF、SPHK1和SPHK2蛋白表达水平的组间差异;分别取6个实验动物组的视网膜组织进行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饲喂不同药物对模型大鼠视网膜病变的组织学影响。结果 高糖+OMT组培养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中S1P、VEGF和SPHK1 3种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75±0.028)、(0.775±0.032)、(1.111±0.022),所有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等渗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6组实验动物中,饲喂OMT的3组大鼠(OMT低、中、高剂量组)其S1P、VEGF、SPHK1和SPHK2 4种蛋白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OMT低剂量组(0.606±0.026)、(0.687±0.021)、(0.924±0.031)、(0.875±0.024),OMT中剂量组(0.517±0.027)、(0.575±0.032)、(0.836±0.034)、(0.756±0.028)和OMT高剂量组(0.433±0.030)、(0.461±0.027)、(0.687±0.032)、(0.692±0.022),所有蛋白表达水平在高剂量OMT组和标准模型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S1P和VEGF在高剂量OMT组和羟苯磺酸钙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P=0.074);镜下观察OMT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各层水肿情况较标准模型明显改善,但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情况缓解不明显。结论 OMT可以抑制SPHKS/S1P信号通路并下调S1P等蛋白的表达,并一定程度改善DR病变;但OMT对于DR视网膜微血管内皮增殖的抑制作用尚需更多的实验证实。 |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SPHKS/S1P 药物创新 |
DOI:10.16252/j.cnki.issn1004-0501-2025.05.009 |
分类号:R285.5 |
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2JR5RA010); 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3-ZD-168); |
|
|
|
|
Abstract: |
|
Key wo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