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第六届编委会
  • 投稿须知
    文章要求
    投稿指南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 本刊稿约
  • 期刊公告
  • 联系我们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584次   下载 0次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字体:加大+|默认|缩小-
超重与肌性血管动脉僵硬度的关系研究
许文哲;陈晴晴;沙蕾;杜联芳;李朝军;王宏宇;1,2,3,4,5
1.淄博市中心医院超声科;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超声科;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4.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5.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超重与肌性血管高动脉僵硬度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418例受试者,依据年龄由高至低五分位数分为≥69岁(Q1组)、≥61.9岁(Q2组)、≥51.6岁(Q3组)、≥38岁(Q4组)和<38岁(Q5组)。获取受试者一般资料后,采用袖带振荡波获取受试者肌性动脉僵硬度指标动脉-容积指数(API)。以API≥31定义为高API,以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诊断为超重,行分层分析。比较五组内超重和对照组受试者的API和高API发生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高API发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1)API值和收缩压在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均P<0.01)。(2)在Q1、Q2、Q4及Q5组内,超重者API值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均P<0.05)。(3)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API与年龄、BMI和收缩压呈正相关(r=0.504、0.138和0.699,均P<0.01),与身高和脉搏呈负相关(r=-0.071和-0.116,均P<0.01)。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身高、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的影响,超重者发生高API风险是非超重者1.403倍,优势比OR(95%CI)=1.403(1.111,1.695)(P<0.05);男女受试者发生高API风险相似,OR(95%CI)=1.295(0.883,1.707)(P>0.05)。结论超重者与体质量正常者API和高API均存在差异,体质量越大API值越大。超重者发生高动脉僵硬度的风险更高。
关键词:  超重  动脉僵硬度  动脉压力容积指数  体质量指数  年龄
DOI:
分类号:
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基金(编号:21ZR1451400);
Abstract:
Key words:  
您是本站第  88049567  位访问者!蜀ICP备11024768号
版权所有:(C)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 2010 CopyRight http://scmj.scyx.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成都市玉林南街2号附3号   电话:028-86136765 邮编:61004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