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第六届编委会
  • 投稿须知
    文章要求
    投稿指南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 本刊稿约
  • 期刊公告
  • 联系我们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700次   下载 0次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字体:加大+|默认|缩小-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陈广;黄川;丁兵;凌俊;张勇;蒋辉;1,2
1.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做出相应预防策略;为临床行腹腔镜下胆道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提供帮助,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在2019年至2023年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并行腹腔镜下胆道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胆漏分为胆漏组(n=18)和非胆漏组(n=84)。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白蛋白、结石数目、胆总管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缝合方式、主刀医生手术经验。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术后发生胆漏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指标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中18例患者出现胆漏,包括16例A级胆漏以及2例B级胆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者经验<30例,术前血清白蛋白低,使用连续性缝合的胆管缝合方式是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术前白蛋白水平界值为37.45 g/L(P<0.05)。结论 术前血清白蛋白<37.45 g/L,连续缝合胆总管切口,术者手术经验<30例可作为预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漏的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胆道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  胆漏  危险因素  
DOI: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  
您是本站第  88328470  位访问者!蜀ICP备11024768号
版权所有:(C)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 2010 CopyRight http://scmj.scyx.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成都市玉林南街2号附3号   电话:028-86136765 邮编:61004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